“扶智扶志”——文化扶贫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物质扶贫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文化扶贫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满足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文化扶贫是改造贫困文化、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
一、启智育心——文化扶贫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贫困地区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尤其是文化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当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文化扶贫旨在从文化和精神层面给予贫困地区扶持,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转变落后文化观念,从而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物质扶贫解决较低层次的生活需求,而文化扶贫则解决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文化扶贫能够促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开拓视野,增强致富本领和文化自信,同时其经济项目的运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
无论是“输血式扶贫”或是“造血式扶贫”,文化扶贫的工作方向大致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文化事业扶贫。文化事业扶贫的重点是转变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以真善美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灵魂,提升道德水平。二是文化产业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旨在通过创意和现代科技手段对贫困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活化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不仅使贫困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承,而且能够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扶智利民——文化扶贫的现状
1.顶层设计 大力扶持
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扶贫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对推动文化扶贫尤其是文化事业扶贫起到了促进作用。如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文化扶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6月,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这些年,有关部门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动农家书屋、通信村村通等项目,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受到基层群众热烈欢迎。例如湖北省恩施市文化馆为安置户送上文化大餐,将数百副“福”字对联、数百册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免费赠送给村民,还教村民们跳土家摆手舞,受到村民们的喜爱;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文艺骨干对村民自发组建的广场舞队开展广场舞培训及演出节目的编排指导工作,并为金山村及滨河四村的文化活动室配备广场舞服装、彩扇、跳绳、乒乓球等文化体育器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新兴业态 不断涌现
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文化扶贫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多地采取文化旅游扶贫、文化节庆扶贫、文化演艺扶贫等形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共赢。山东省淄博市石马镇依托“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体育运动为特色、民俗旅游为亮点的多元化景区产品业态,半年内游览人数突破20万人次,使周边14个村2515户贫困户受益;四川凉山州彝族火把节以“文化+节庆”的方式在一周时间内吸引326万人次参与,年收入过10亿;《印象刘三姐》等实景演出以“文化+演艺”的方式吸纳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千名农民演员就业,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有待提升——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许多地区的文化扶贫措施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扶持乡镇建设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多功能文体广场等,但对基础设施完成后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比如农家书屋的管理、农村电影室外转室内,其后续的管理运行、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方面并未及时跟进,难以让群众真正受益。
2.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贫困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人们对民族文化缺乏保护意识,缺乏开发和利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旅游项目的能力。例如有的地方虽然每年都举办民族节庆活动,但缺乏内容策划和与旅游市场对接,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实施传统村落与旅游融合的项目,鼓励原住民大量搬出,丧失了村落文化的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
3.文化扶贫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贫困地区党政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上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同一层级的不同管理部门各搞一套,自成一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同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封闭式运行,只对本级政府负责,较少考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的问题。
四、一心向民——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
1.事业扶贫 鼓舞人心
贫困地区并不一定是文化匮乏的地区,相反不少贫困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较好地保存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未来文化事业扶贫的发展措施应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贫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二是要有效利用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让贫困群众通过文艺演出、文化活动感受优秀文化成果,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三是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为贫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四是要抓住“数字机遇”,依托村级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加广泛地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
2.产业扶贫 授人以渔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化扶贫要改变过去到户到人、给钱给物的输血式帮扶方式,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努力把文化软实力做成文化产业硬实力。为此要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从特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依托其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破解了“富饶的贫困”这一难题。以贵州为例,过去仡佬族的传统习俗“高台舞狮”只在春节或重大喜庆日才舞狮助兴,现在仡佬族高台舞狮罗仕海班底成立了演艺公司,成功完成非遗项目的市场转换,让一部分村民有稳定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张家界市依托“文化+旅游+扶贫”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共赢,在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土家织锦、土家刺绣、土家银器及民族文化表演吸引了大量客商的关注,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3.完善体制 助推发展
首先,文化扶贫体制机制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为此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文化扶贫合力。从横向看,要明确主导部门,完善跨部门协同协作的工作机制,整合政策和资源,形成合力。从纵向看,要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其次,文化扶贫体制机制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辅助,为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基层文化人才积极参与文化扶贫项目,为文化扶贫体制机制的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参考来源:
新浪新闻,《文化产业撬动扶贫攻坚》
光明日报,《扶贫,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中国经济网,《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后台编辑:董一沣
校对:赵婕 谭腾飞